床垫的护脊功能是什么?

导言:“健康睡眠”曾一度成为床垫市场中最火热的话题。而在睡眠健康这个话题中,人们对于睡眠本身与健康之间关系的谈论并不多,相反却把“脊柱健康”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这让“护脊”概念成为众多床垫概念中最重要的一个。本文从床垫的护脊功能及其原理展开,揭示当人们对于面对“形容词床垫”时究竟应该如何评判。

首先不得不说床垫的“护脊功能”很抽象、很难理解,甚至可以说是个伪概念。

“护脊”的本义到底是什么?很多贩床人说床垫的“护脊功能”就是床垫能够保护脊柱,它保护脊柱的原理却是:让使用者在睡觉时能够保持脊柱的自然曲度,这样不会造成脊柱损伤。说白了:“护脊功能”的本质概念是不伤害脊柱。这种不加害就等于保护的逻辑实在有些牵强。

然而,制造一张能够保持人体自然曲度的床垫,对于专业床垫制造厂商而言只是基本能力而已。也就是说对于专业床垫厂商而言,对护脊的讨论是在一个很低要求的基础上进行的,与“哪里产的大米能够让人吃饱?”一样基础。

人们在选购床垫时,很容易被贩床人用各种各样的“形容词”或不知所云的“名词”带入节奏。其实只要在挑选床垫前做一些必要的准备,简单重温一下中学物理、化学知识,多问些为什么?有什么原理?为什么与我的生活常识不一样?之类的问题,基本可以避免一下场,就跟在一些贩床人或搞笑拍客后面被洗脑收割的尴尬境地。

小白买床垫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说明:床垫的本质是一个“具有弹性的缓冲机械”,它最核心的性能均是通过弹性和缓冲表现出来,小学科学课的弹簧小实验;初中的基础机械知识;再到高中的胡克定律……这些知识虽然不足以去做床垫设计,但对于用来评判一张床垫的性能或评判贩床人是否专业是足够的,甚至有富裕。

“护脊概念”在国内床垫行业中的演化与发展

某美国床垫品牌有个叫做Spinal Contour 的床垫系列,其中的旗舰款叫Chiropractor Endorsed。相传这个产品系列自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确立以来,一直沿用到现在,能够长红六十多年,得益于一个叫做 Chiro-Span Poaturization 的弹簧床网分区技术,和一些列“护脊”概念的提出。它是公开资料可查的,最早的符合“人体工程学”的经济型床垫,也就是能够让人在睡眠时保持身体自然曲度的消费品级床垫

这个品牌本世纪初前进入国内,在首批推出的产品系列中,就包含了这个知名的Spinal Contour系列 ,取中文名曰:“健脊”系列,其中旗舰款中文名“护脊专家A款”。这可能是“健脊”、“护脊”这个话术在国内床垫行业的首次出现。记得这个系列核心理念的英文短句是:Protect the Spinal Contour,看了英文应该一下子便晓得什么是“护脊”了吧。

 

护脊概念真就这么简单吗?

如前面所说护脊的基本原理是让使用者在睡觉时,能够保持脊柱的自然曲度,即人体的自然曲度,其本质是不伤害脊柱。这样说来便出现了一个奇特的逻辑:无恶不作的坏蛋,不打砸抢烧就酸是积德行善……

对“护脊”概念做个夸张一点的比喻:“护脊”床垫有点“不会把轮子跑掉的汽车”。如果真是,这要求未免也太低了吧!

其实呢?

想要让人体保持自然曲度很容易

看看上面这张全裸的弹簧床网,这是一张520只弹簧的Bonnell(邦尼尔)弹簧系统,就是那张被床垫小能手们踩踏得体无完肤那张“整网弹簧”!虽然人躺在上面毫无舒适度可言,但人体自然曲度是在的,如果要说它护脊,恐怕大家会笑。

想要让人体保持自然曲度其实还挺难

下面这张五区独立袋装弹簧床网,出自世界最顶级的弹簧制造商leggett Platt 礼恩派的专用弹簧设备,使用杜邦™ Tyvek 特卫强美国原厂无纺布独立布袋装填高精锰钢(Hard Steel Wire)弹簧,就是黑标的弹簧床网。

当人体直接躺卧在上面时,可以非常清楚的看到:测试者的背部脊柱发生了严重的扭曲(图中绿色曲线的标注)。虽然是最顶级的五区独立袋装弹簧床网,但在不恰当使用的情况下,脊柱发生了非常严重的变形。

除了人体自然曲度,对“护脊”来说还有什么是重要的?

很多时候,那条看似“完美”的人体自然曲度下面,隐藏了很多真相!人的脊柱与核心肌群是否为了保持这条曲线而承受了本不该承受的体内应力与张力?

人躺在床上,之所以能够让自己顺着这条“完美”的曲线保持静止,是因为有很多身体内部的力在做功(发力),当这些相互作用力处于相对平衡时,人体便保持了静态。但这并不代表人的肌肉没有做功,简单的来理解:任何一种体姿都是依靠肌肉“用力”来实现的。

人体内部各“组件”之间,充满了各种不同方向和强度的力。换一句话说就是:不同方向和强度的张力、应力、拉力、压力等各种作用力,在人体内部以非常复杂的关系构合在一起,使人体形成了一个平衡的预应力结构体

人体不同姿势下腰椎间盘受力情况(据引自:Haex B. Back and Bed, Ergonomics of Sleeping [M]. CRC Press, 2003.)

上图很常见,虽然不是很科学,但至少说明:人处于不同体姿时,“内应力”是不同的。平躺时,内应力相对最小;直立状态时,身体越趋于平直(接近人体自然曲度),内应力越小;负重时,除了要抵消自身的作用力,还要承担重物的负荷,内应力大幅增加

说明:上图据引自CRC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睡眠的人类工效学——背部与床》,这是一本有关人体工效学(人体工程学主要分支之一)的小册子(大论文),国内各大学术文献库基本能查到,故被大量引用、转刊。
之所以说上述观点“不是很科学”,是因为这些人体静止状态,是相互作用力的结果,而这些力的“动力源”各有不同且极为复杂,基于薛定谔·测不准原理,现代科学手段无法通过测量的方式获得上述数据,且人体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会让这些数据失去意义。本人同意上述结论的趋向,但对具体数据和数据之间的比例持保留观点。

人在平躺时,体内应力相对小的原因是:人体只要用一半的“力气”便能够保持静止,另一半的“力气”由地球(重力)通过床表面的支撑来提供,这就是人在躺着的时候会让自己的身体更加松弛的原因。

很显然,仅仅保持“人体自然曲度”对于一张真正的“护脊床垫”来说是不够的。“护脊床垫”还需要尽量让人体所受到的力更加顺应人体本来的样子,只有这样才能让身体更加松弛。这样一来,除了很基础的“支撑性”之外,床垫的缓冲要能够顺应人体压力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只有尽量降低切向应力(与压力方向垂直的力),才能让人体更松弛。

上面的说明显然非常枯燥乏味且晦涩难懂,其实没兴趣的话完全没必要搞懂。相信专业床垫品牌是一条捷径。专业床垫品牌的产品开发大多都基于一些“原型配置”,即一个系列的基础款床垫。这些原型配置都经过大量的实验与论证,完全都考虑过并解决了那些“枯燥乏味且晦涩难懂”的问题。

床垫原型配置中的每种材料,都不是指使用什么样的具体材料,而只是规定了这层材料的力学特征和在床垫中的位置与作用。所以我们在那些专业品牌的同系列床垫中,会看到不同的材料。床垫的设计研发,绝不是非专业人员可以通过“东施效颦”的方式就能实现的(不排除误打误撞的可能)

经常有朋友让我评说拆床垫的搞笑视频,很无语。这些已经被广泛认可的“意见领袖”、“床垫砖家”们居然从来都不提及真正的床垫技术,开口闭口只有弹簧海绵乳胶、厚度密度,动不动就“知道这三点”就够了……唉,真是够够的。

床垫与脊柱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床垫与脊柱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床垫是否能够保持使用者正常的人体自然生理曲度,并且在保持自然生理曲度的情况下,脊柱和肌肉不会受到过度牵拉和挤压;会不会对腰产生不利影响,与床垫的软硬度没有关系。只有当床垫对于使用者而言“太软”或“太硬”的时候,才会导致生理曲度发生扭曲。

“软”、“比较软”、“非常软”与“太软”、“过软”完全不是一回事。“软”、“比较软”、“非常软”都建立在合适的基础之上,前提是保持使用者正常的人体自然生理曲度,且身体局部不会被过度牵拉或挤压;而“太软”、“过软”是指这张床垫对于使用者而言不合适,会导致身体局部陷入过深,从而影响正常的人体生理曲度,或导致身体局部被过度的牵或者挤压。

绝大多数床垫的软硬度都处在上述硬度等级区间内,“太软”或“太硬”也许会出现在任何一个硬度等级中,因为“太软”或“太硬”是床垫的软硬度相对于使用者的身高、体重(含体态)、使用偏好而言的,是个“形容词”,而不是表述性能的“名词”。

例如:一个95kg体重的人,使用一张6#(适中偏软)床垫。如果这是一张“整体软”的床垫(支撑系统也偏软),那么当他躺在床垫上时,腰臀部的下陷会明显深于肩背部,这就导致了他身体的自然曲度被破坏,这张“整体软”的6#床垫对他而言,就是“太软”或称“过软”;不管他喜不喜欢这种软的感觉,都是不合适的。

同样是一张6#(适中偏软)床垫,如果这张床垫采用的是偏硬的支撑系统,那么当他躺在床垫上时,整个身体的下陷程度会很深,使用者的感受是“非常软”,但他的身体自然曲度没有被破坏,这张“支撑硬垫层软”的6#床垫对他而言,就是“软”或称“非常软”;无论他喜不喜欢软,这张床垫的性能本身对他的身体特征而言都是合适的,可见购买床垫时,对于个人喜好的尊重与合适几乎同等重要。

所以强烈建议各位购床者:理性判断,独立思考,其实很多夸夸其谈的贩床人或知识分享者,真不一定比你们更专业。床垫不是个高科技的产品,生活常识和中学知识就足以应付选购床垫这件事了。

继续用上面那位体重95kg的使用者为例说明:如果给他换一张4#(偏硬)的床垫,前述那种“太软”的状况可能就会得到改善。但并不是一定会改善,原因在于一张4#(偏硬)的床垫,可能是支撑系统硬度适中但垫层偏硬,也可能是支撑系统硬度偏硬而垫层适中。对于这位“大体重”的使用者而言,支撑系统硬度适中而垫层偏硬的这张同样会“太软”。

如果按照一部分贩床人关于软硬度的逻辑,这位体重95kg的使用者就没法选到合适的床垫喽!其实不然。可以肯定的说,任何人都能找到合适自己的床垫。

瘦瘦的小马哥,每天都会在某“S”很软的床垫上一夜安睡之后优雅的醒来;后来小马哥胖胖了,换了另一个“S”,还是可以在“很软”的床垫上一夜安睡之后,优雅的醒来。

难道真是床垫硬一点就“护脊”吗?

这要从床垫的软硬度说起:人对床垫软硬度的感受,实际上是对床垫的支撑力回弹力承托力的综合体验。

▶ 最直观的软硬度是人对于承托力的感受,人躺卧在床垫上时,身体下陷深度的感受,下陷越明显感觉越软;反之下陷越浅感觉越硬。

▶ 对于软硬度的另一重感受来自于对支撑力与回弹力的感应,这一点每个人的差异非常大,一般来说:支撑力弱或回弹力强,给人的感觉比较软,最典型的材料是乳胶;反之支撑力强或回弹力弱,给人的感觉相对硬,最典型的材料是棕、麻类紧压板

▶ 软、硬与太软、太硬完全不是一码事,无论是软还是硬,前提是基本保持人体自然曲度,对于使用者而言是合适的;而太软或太硬则说明床垫对于使用者不合适。

床垫的软与硬,满足的是人们对于床垫软硬度的偏好,而不存在软或硬哪种更合适、哪一种更优质更好,或哪种对更容易保持人体自然曲度的逻辑。因此“床垫硬一点(或软一点)更护脊”的说法完全站不住脚。

转知:话唠咖啡匠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