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亿砸广告、8千万做研发,喜临门的AI故事讲给谁听?

受房地产行业的调整影响,家具行业近几年进入到转折期,家具品牌们的日子并不好过。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年主营业务收入为2000万元及以上)家具制造业企业的营收和利润都出现下滑。

好的一面是,在“以旧换新”政策下,品牌们都在奋力摆脱困境,如拥抱AI,走向海外。在此背景下,头部企业的业绩呈现出回暖的迹象。

近日,A股家具品牌们相继公布2025年半年报,喜临门和梦百合都实现了营收、利润双增的业绩。其中,喜临门在业绩公布后还出现涨停,一扫股价连跌三年的阴霾。

半年报显示,喜临门营收40.2亿元,同比增长1.6%;净利润2.7亿元,同比上升14.0%。不过,与同行相比,喜临门的业绩增速并不算高。上半年,梦百合营收和利润分别同比增长9.35%和117.8%。

此外,喜临门产品质量问题频发也不容忽视。在黑猫投诉和小红书等平台上,相关投诉和吐槽也屡屡出现。

喜临门的业绩增长能否持续?声称“2025是公司AI元年”的喜临门,能否成功转型?

业绩好转背后,藏着一份“大小年”剧本?

喜临门今年上半年的增长,得益于第二季度的发力。

今年一季度,喜临门甚至还在营收利润双降的泥潭里。一季度实现收入17.30 亿元,同比下滑1.8%,扣非净利润0.6亿元,同比下滑19.3%。到了二季度,喜临门开始回暖,营收达22.9亿元,同比增长4.3%,净利润1.95亿元,同比增长22.4%。

从产品端来看,喜临门二季度的业绩改善主要源于核心产品床垫的贡献。二季度,床垫收入达到15.3亿元,比第一季度多卖了4亿。床垫是喜临门毛利率最高的产品板块。由于床垫的收入贡献,喜临门二季度单季毛利率达到38.4%,同比上升2.6%。

不过,喜临门二季度软床及配套品、沙发品类营收都出现下滑,分别同比下滑9%和20%。这也意味着喜临门过于依赖床垫这个单一品类。

另一方面,喜临门的业绩增长,也离不开大力营销的作用。今年上半年,喜临门销售费用高达8.34亿元,比去年多花了近6500万,占营收的比重达20.7%。其中,广告及业务宣传费达2.06亿元,同比增长5%。

尽管业绩好转,但拉长周期看,喜临门盈利能力却不稳定。同花顺数据显示,2018至2024年,喜临门净利润增速呈现“一年正、一年负”的起伏波动,分别为-254.54%、186.8%、-17.61%、78.29%、-57.49%、80.54%、-24.84%。

值得注意的是,刚刚扭亏为盈的喜临门还进行了慷慨分红。8月20日,喜临门发布2025半年度分配预案,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8元(含税),预计派现金额合计为1.04亿元。派现额占净利润比例为39.03%。

半年报显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喜临门董事长陈阿裕直接持有公司2.18%股份,通过华易智能制造间接控制22.83%的股份。陈阿裕、华易智能制造、绍兴市越城区华瀚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及陕西国投·金玉 201 号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为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本公司 36.05%的股份。这意味着,分红中有不少都进入了陈阿裕及关联方的口袋。

这是公司上市以来,首次在年中进行派现,过去11次都是发生在年末。

展望未来,喜临门的业绩增长能否持续还要打一个问号。华泰证券发布研报称,考虑到终端需求有待复苏,下调喜临门的收入预测,预计2025年收入90.5亿元,较前值下降2.9%。

押注AI,喜临门能转型成功吗?

当前,家具行业正处于阵痛期,各大品牌都在寻找第二增长曲线。梦百合的海外业务已成新增长引擎,喜临门也曾尝试过出海,不过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2024年,喜临门外销收入占总营收的比例为24.73%。今年上半年,喜临门跨境电商实现营收1.3 亿元,同比下滑17%。而梦百合上半年境外主营业务收入34.18亿元,同比增长 8.10%,占总营收的比例达79.2%。

出海进展迟缓之下,喜临门将重点放在提高国内产品的价格上。为了将产品溢价合理化,喜临门还搭上AI的热潮。2024年,喜临门推出智慧睡眠生态品牌“aise 宝褓”,如今已完成北京、上海、杭州等高线城市200余家终端门店/网点布局,并覆盖天猫、京东等主流电商平台。

为了所谓的睡眠解决方案,消费者需要付出上万的费用。在淘宝的宝褓旗舰店里,aise宝褓智能床垫产品的价格最低1.28万元,最高能达到7.5万元。在京东的宝褓旗舰店里,宝褓智能床垫尊享系列的最高价则达到9.88万元。不过从关注人数来看,似乎消费者并不买账。淘宝和京东宝褓旗舰店的关注人数分别为1032人和246人。

(图源:宝褓京东旗舰店截图)

尽管喜临门的财报里,有不小的篇幅都在写AI,但其研发投入却呈现与之背离的走势。

今年上半年,喜临门研发费用仅8233万,占营收的比例只有2%,还出现同比下滑8.63%。相比之下,销售费用则为研发费用的10倍,高达8.34亿元。

有趣的是,重营销而轻研发的同时,喜临门还称“公司坚定推进从传统家具制造商向科技型睡眠解决方案供应商的战略转型。”

这也引发了消费者的质疑。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有网友表示,喜临门的智能床垫为代工,技术不成熟。

不止如此,AI床垫之外,喜临门的其他床垫产品也屡屡出现质量问题。在黑猫投诉上,与喜临门相关的投诉超过2200条,有不少都涉及质量问题。8月14日,有消费者投诉称,618期间在喜临门旗舰店买了一张价值8199元的床垫,发货后发现发黄严重。相比之下,慕思的投诉量为574条,梦百合的投诉量为224条。

新一轮AI热潮下,家具行业也进入了智能化时代,各大品牌纷纷拥抱AI。由此,喜临门也开启了AI睡眠的探索。

不过,真正的科技转型,从来不是财报话术和营销包装所能实现。喜临门希望借助“AI”这一科技标签完成品牌高端化跃升并没有错,但从实际行动来看,喜临门仍在依赖“重营销、轻研发”的路径,转型之路任重道远。

转自:新浪Insights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