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们在购买床垫的时候,经常会谈到睡眠习惯。很多贩床人总是会说:要选择合适的床垫,要适合使用者的身体特征、使用偏好、睡眠习惯和消费习惯等多方面。
身体特征很容易理解,就是人的高矮胖瘦;使用偏好虽然很个性化,但每个人基本上都有一些对于床垫的基本理想:无非就是软硬、薄厚、缓弹这些床垫性能;消费习惯是每个人作为消费者长期形成的消费表现,它具有一贯性的,每个人都有自己或明确或潜在的消费主张。
唯独睡眠习惯这个话题让人有点摸不清头脑,贩床人往往更愿意谈论弹簧、海绵,而“睡眠习惯”会小心翼翼地避开。其实人的睡眠习惯是一大堆与睡眠相关的,具有一贯性和持续性的规律行为与适应定式,它包含睡眠环、睡眠时间、睡前行为、睡前饮食等多方面的因素。下面以框架的形式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睡眠环境
睡眠环境是个与睡眠相关最高,同时也是最复杂的因素,分为睡眠周边环境与睡眠条件或微环境两方面,简单理解就是不与身体直接接触的环境和与与身体直接接触的物品。
● 睡眠周边环境包含:卧室的空间氛围;空气温、湿度、风速;照明、噪音等因素。少数非常敏感的人群会有磁场朝向习惯,就是头朝哪个方向,现代科学已经证明了这种效应的生理机制是存在的。
由睡眠周边环境产生的睡眠习惯有些冗杂,其中包含了很多晦涩难解的热学知识,可以找个机会另议。一般而言:良好的睡眠环境温度应该是大环境(被窝外的室内)22~26摄氏度,RH55%(相对适度)左右;微环境(被窝内)26~32摄氏度,相对适度RH80%左右,贴身床品含水量在回潮率(可以简单理解为在自然状态中的含水量)的70%~90%之间。
补充说明:以纯棉织物床品为例,棉花的公定回潮率是8.5g/kg,实际含水量在6g~8g之间时人会感觉比较舒适,既可以保持柔软,又不会让人觉得潮湿。纯棉织物床品的实际含水量被室内环境温湿度和床垫等共同影响。夏季开启空调时室内相对湿度往往比较高,过于透气的床垫会导致床品有潮湿感。
● 睡眠条件或微环境包含:承托体(床垫、枕头等);体表接触面(床品或睡衣);微环境温、湿度、温差及换热速率(主要由被品决定,床垫也是至关重要,但基于周边环境)等因素。
床垫、枕头就不多展开了.
→ 人对于睡眠环境改变的耐受力和接受度,存在非常大的个体差异。有些人变换睡眠环境后,会出现入睡困难、多梦或易醒觉(睡眠深度浅)、嗜睡(睡眠深度过深)、贪睡(清晨不宜醒觉)等状况,严重的甚至会出现焦虑、烦躁、抑郁(萎靡)或肢体疼痛(包含但不仅限于床垫因素);而有些人变换睡眠环境反而会睡得更香。
关于穿不穿睡衣的讨论
近些几年来,人们关于睡觉时到底要不要穿睡衣的话题讨论越来越多,下面见到梳理一下“裸睡”这个与睡眠微环境关联度很高的话题。在睡眠条件与微环境中,体表接触面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这种体感分为质感和触感两种。
→ 质感就是对于质地的感受,比较容易被理解。睡觉如果穿着睡衣,就是睡衣内里的质感,无非软硬、滑涩、薄厚、疏紧、凉热等感觉;在不穿睡衣睡觉的时候,就是床单和被里的质感。质感的特点是:静止不动片刻之后,对于它的体感就会基本消失。
→ 这里所说的触感是人在睡眠过程中调整体姿时,身体表面与睡眠微环境的体表接触面摩擦所带来的生理感受或刺激,体表接触面随动性越强,刺激越弱。这些刺激在适度范围内,从生理角度上而言没有差异。
穿着睡衣睡觉的时候,大部分的调整体姿动作都会连同睡衣一起调整,人所能获得的体表刺激非常有限;而裸睡时则不同,调整体姿会引发较大面积的体表摩擦,这种感官刺激对很多人来说,可能会产生依赖感。按照做为心理学家的弗洛伊德先生的理论:人的精神会因一些直接作用于身体的刺激而产生某些幻想,这些幻想具有成瘾性。
在确保卫生和保暖的前提下,裸睡对大部分人来说都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懒得找文献了)。还是用弗老爷子的理论:某些直接作用于肌体的刺激,会让精神保持适度的亢奋,而且这种刺激还可以让人在幻想中产生现实中很难获得的满足感(大家不要完全想歪)。差不多一百年前就有欧洲育儿专家提倡婴儿裸睡。另有还算靠谱的儿童医学机构研究结果表明:婴儿裸睡有利于智力发育。
总之:裸睡并不是一个不良习惯,它一旦成为习惯,将会是睡眠习惯中最顽固的习惯之一。
睡眠时间
对于睡眠时间的习惯主要来自于生理因素,但心理因素也不容忽视。生理因素主要包括规律性的内分泌(internal secretion)与新陈代谢(metabolism)。
● 内分泌:人们在聊睡眠时,褪黑素(MT,Melatonin)是个常常被谈及的话题。有很多激素分泌都与睡眠节律呈现出明显时间吻合,远不止褪黑素这一种。内分泌的时间节律一旦形成,就形成了我们所习惯的入睡时间与睡眠总时长等睡眠时间习惯。如果人体未形成内分泌时间节律,则被称为“紊乱”。不规律的睡眠时间(作息规律),可能会导致内分泌紊乱;反之,紊乱的内分泌会影响睡眠。
关于褪黑素的补充:
→ 褪黑素是由脑松果体分泌的激素之一,又称为松果体素。它是一种具有明显昼夜节律的激素,白天分泌受抑制,晚上分泌活跃。
→ 褪黑素的直接生理机能是:降低雄激素、雌激素及孕激素含量,具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的能力,与睡眠周期高度相关。
→ 人从体外摄入褪黑素后:可以缩短入睡时间;合理调节深浅睡周期分布,从而降低睡眠中觉醒次数;降低唤醒阈值以缩短觉醒时间。最终达到改善睡眠品质的效果。褪黑素做为一种外服药物,主要应用在调整时差功能等机能紊乱状况。
● 新陈代谢:
→ 新陈代谢就是:把对人内有用、有益的物质转化、吸收或储存起来,把无用、有害的物质分解、排出或蓄积起来的生理现象。新陈代谢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两个方面,睡眠时,人体新陈代谢处于较低水平。
→ 新陈代谢本身具有一定的时间节律,同时也受到体外条件和内分泌的影响。稳定的睡眠时间节律会新陈代谢之间具有较高的关联度。它们其中之一如果发生紊乱,会影响另一方。
→ 因而保持良好、稳定的睡眠时间习惯,是保持正常新陈代谢的重要手段之一。给各位爱美的小姐姐提个醒,不规律的睡眠会影响身材、有害皮肤哦!
睡前行为
这很容易理解,就是人睡觉之前干点啥,一旦形成习惯,便构成了睡眠习惯的一个因素。同样的睡前行为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效果是不同的。但一般情况下:睡前一小时,尽量不要进行剧烈的体育锻炼和高强度的脑力活动。
睡前饮食
这主要体现在腹感方面,以及对于食用(含药物)的依赖。与睡前行为一样,一旦形成规律,便构成了睡眠习惯的一环。有些人吃多了睡不着,还有一部分人饿了睡不着,这同样是个个体差异很大的习惯。但通常情况下:尽量不要在有饱腹感的情况下入睡;另外避免对于药物的依赖。
转自:话唠咖啡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