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小伙伴都遇到睡在自己心心念念的那张乳胶床垫上,感觉它在“发热”的情况。本文说说乳胶床垫为什么会“发热”。
任何床垫睡起来都有可能出现感觉发热的想象,这是正常现象。乳胶床垫的这种“发热”,与它的成分是天然乳胶还是合成乳胶,或是混合乳胶没有直接的关系。
床垫“发热”通常是由两个原因造成的:一个原因是散热能力欠佳;另一个原因是本身聚集热量的能力强。而如果使用过程中感觉明显的发热,肯定是两个方面的原因同时存在。下面用乳胶与海绵对比,看看乳胶床垫“发热”到底是怎么回事?
乳胶做为床垫中常见的材料,与另外一种形态相似,而且更常见的海绵相比:在硬度接近的情况下,密度通常相差3倍左右(床垫上常用的垫层海绵密度0.25kg/dm³左右,常用的垫层乳胶密度约0.7kg/dm³左右),加上乳胶(橡胶烃)比海绵(聚氨酯)的材料比热容要高一些,所以乳胶会蓄积更多的热量,热量散发不出去,体感就会热。
ps. 乳胶比热高也是乳胶床垫在欧美没有市场的原因之一,白种人比国人更怕热。
很多小伙伴会说乳胶的透气性更好,不至于“热量散发不出去”吧。其实乳胶透气性比海绵好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只是个说法,主要原因在于:
️️️️️️● 乳胶内部形变能力强,在压力变化时,会有更多的空气被排挤出来,这样就形成乳胶内外部的气流交换,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乳胶的透气性更好。但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是:睡在上面的使用者要非常频繁的翻身才行;
️️️️️️● 还有一个原因是:同密度的情况下乳胶的透气性更好,其实这个说法有点“扯”的意思。好比说海绵与乳胶的密度同是0.25kg/dm³,当然是乳胶的透气性好了,但是这个密度的乳胶根本软得没法用;同理如果密度都是0.7kg/dm³,那海绵会跟板儿砖一样瓷实,更没法用。
以上图片是传统工艺乳胶与普通海绵,从放大图上,我们凭肉眼应该就能感受到它们散热能力的不同。气流散热能力与乳胶的成分无关,在传统乳胶发泡工艺下,天然乳胶、合成乳胶与混合乳胶的微观结构相差非常小(毫米级不可辨识)。
仅从乳胶与海绵的微观结构来看,其实不至于能够感到明显“发热”的程度。如果出现这种状况,极有可能这张乳胶床垫所用的乳胶芯片材表面,有一层比较厚的胶膜。这种“软胶膜”通常出现在天然乳胶和混合乳胶上,合成乳胶上出现的胶膜不是下图的样子。
ps. 有些乳胶工厂为了盲目追求“含胶量”,不使用或少使用脱模辅剂,但如果他们本身的工艺水平落后,就很容易出现胶膜,这层角膜在导热孔(乳胶上的洞,一些搞笑视频说的透气孔)中更严重。
乳胶吸附了人体散发的热量,又没法有效的散发到空气中去,更不可能传导给温度更高的人体,热量散不掉就很正常了。而人体在不能散热的情况下,就会感觉热,“超级烫”、“烫”就正常了。
海绵有胶膜吗?
海绵外面没有胶膜,半成品海绵外面有一层壳,比胶膜厚很多。但床垫里用的海绵都是经过切割加工过的,那层壳被切掉了。
补充一点:严重的乳胶“发热”应该是个别现象。合格的乳胶睡眠用品是完全可以放心使用的。
再唠叨几句:床垫是不可获取的生活必须品,但却是一种购买频次极低的大宗耐用消费品,而且它也不像汽车那样潮流化,被人们津津乐道。人们很少会在日常生活中交流与床垫相关的话题。而且床垫那些“真正有价值的性能”,却只有在人们睡着的时候,它才能真正显现出来,因而人们对于床垫的了解是非常有限的。依靠购买前的“恶补”,往往收效甚微,甚至会欲速则不达,被带入贩床人的节奏。尤其是乳胶制品行业,那些不实事求是、把乳胶捧上天、盲目推荐的人正在败坏它……
转自:话唠咖啡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