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序:床垫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之一,是一种供人躺卧、睡眠的,具有人体工程学功能性用途的家具。
床垫的设计、研发工作,需要力学、材料学、人体工程学和医学等多学科的综合知识基础,具有相当高的行业门槛。但床垫领域却处于极度细分的子行业,虽然国内的床垫行业逐渐兴起已经二十年有余,但尚无任何学院派教育专门涉足这个跨学科领域。“行业教育”基本是由一些历史悠久的国际床垫品牌与制造商完成的。
与床垫设计、研发恰恰相反,床垫制造行业的门槛非常低。几个具有制造经验的床垫工人与几个销售人员搭伙,花上三五十万块钱就能开个床垫工厂,淘腾几张别人的床垫配置表甚至床垫分层图,就可以生产床垫了,再取个名字就能像模像样的上市销售。
行业中很多企业主都只是跟弹簧、海绵打过几年交道而已,甚至有一部分人仅仅是看了些与床垫相关的图文资料,所以在贩卖床垫时除了弹簧、海绵、乳胶也没啥能与买床人沟通的话题。
这种非专业的制造商、贩床人越来越多,介绍床垫时只聊弹簧、海绵、乳胶等材料的现象就越多,久而久之买床人听惯了弹簧、海绵、乳胶,也就形成了床垫市场“惟材料论”的怪现象,好的产品渐渐被淹没,床垫消费的“坑”却越来越多。
很多消费者选购床垫时,深深地掉进了一个个坑里。人们似乎已经忘了买床垫的目的其实是,买每晚健康舒适的优质睡眠,而不是一堆弹簧、海绵……
为了让更多的消费者在选购床垫时不至于入坑,分享一些自己从业时积累的专业知识,本文从技术和营销角度,与大家聊聊选购床垫时那些或深或浅的“坑”,到底有哪些坑。
坑二:语重心长的蛊惑——难以琢磨的性价比
相信很多人对“性价比”是有认识的,就是性能与价格之比,实践中“性价比”可以转化为一个指数。这里的“性”就是产品的“性能”,不同的性能满足使用者需求的程度是不同的。如果不能满足需求,不管价格有多低,性价比都不会高。
在很多品牌附加值较低或技术含量低的产品领域,底部厂商或贩卖者们热衷于将物料成本售价比与性价比混为一谈,床垫行业可能算是个重灾区。
床垫是个专属性非常强的产品,即便是一张“综合性能非常优异”而且售价并不高的床垫,也不能保证对每个消费而言都具有“高性价比”,这一点还是比较容易被忽视的。好比说:以一折的价格买了件某大牌的断码服装,真的很好看很精致,但穿上尺码不合适,这件服装的性价比还高吗?可想而知……
举一个不太恰当的例子:下面这两辆都是所谓轿跑。区别是左边这辆巨贵,右面这辆的价格却很“亲民”,性能肯定是不一样的,但能不能套用性价比公式做下比较不确定;左边的车很贵,是不是性价比很低?右边的车很“不贵”,是不是性价比很高?我不懂汽车,不得而知。
床垫最核心的“性能”是适合使用者,罔顾“合适”而去谈子虚乌有的“性价比”,对消费者而言是真真切切的坑……消费者在甄别“广告说辞”时,应擦亮眼睛对此保持警惕。毕竟任何购买行为都源于“性能”而非“价格”。
转自:话唠咖啡匠